這些信號提示你血壓高了
1、頭部
頭暈頭痛是高血壓最為常見的早期癥狀。在一天當中,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往往出現在早6-10點及下午的16-18點,因為這兩個時段血壓會升高,所以在這期間發生頭暈頭痛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如果你經常在這兩個時段感受到頭部非常沉重,甚至會出現明顯的嗡嗡聲,那么這種情況是需要警惕的。
2、眼部
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都比較高,所以眼球表面的末梢血管會充盈,造成眼睛通紅。高血壓會導致視網膜動脈逐漸收縮、變細,如果血壓長時間增高且不予控制,發展到后期很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壁逐漸硬化,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3、睡眠
有調查研究顯示:與血壓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壓患者失眠患病率更高,可達40%~60% 。高血壓會引起交感神經系統和大腦皮層的持續活躍,興奮性神經遞質分泌增加,進而引起失眠。所以高血壓早期的典型癥狀之一就是睡眠障礙。如果出現了毫無緣由的入睡困難和失眠的癥狀時,需要檢查一下是否是由血壓偏高引起的了。
4、心臟
如果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很有可能會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如果經常性地出現胸部中央或偏左側部位的疼痛與不適,出現時會持續好幾分鐘或者疼痛消失后會很快再次出現的話,需要馬上警惕是否心臟出了問題,并盡快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
夏季控血壓注意這八點
1、降溫要科學
夏天溫度高,高血壓患者需注意防暑降溫。在室內使用空調時,溫度不要調得過低,以27℃為宜,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超過8℃為宜。避免對著空調直吹,也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否則可能出現頭昏、不適、血壓收縮等癥狀。從外面回到家里全身流汗時,不要馬上洗澡,先喝杯溫開水,休息15分鐘再沖洗。
2、喝水要勻速
夏天大量流汗后不能立即大量喝水,易造成血壓突然降低,導致腦部缺血而暈倒。喝水要有規律,不要等口渴了再喝,適宜選擇溫開水或金銀花、菊花水。一次喝200-300毫升即可,喝水要勻速,不要猛飲,時間間隔1-1.5小時,老人一天喝水總量最多別超過3000毫升,因為上了年紀后機體代謝功能較差。
3、飲食要清淡
高血壓患者夏季飲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含鈣、鉀豐富的新鮮蔬果及豆類制品,如黃瓜、芹菜、綠豆、黃豆、桃子等。特別要控制鹽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得超過8克,鹽攝入過多會使血管硬化、血壓升高。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過多的谷類主食,適當增加禽類及魚類等含蛋白質豐富且含脂肪較低的食物。
4、運動要適量
在夏季運動一定要改變晨練的習慣,早晨不宜過早起床,因為早晨血液黏稠度高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可選擇傍晚或晚上鍛煉,運動方式為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時間30-40分鐘,不可過長,以微汗為宜,每周運動3-5次。
5、睡眠要充足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起居規律很重要。最好晚上10點半之前上床睡覺,每天睡眠時間保證7-8小時。睡前不要長時間看電視、過多說話,可以喝杯牛奶或酸奶,有安神的作用。很多老人夜間睡眠質量欠佳,所以建議中午休息40分鐘左右,以補充睡眠不足和穩定血壓。
6、血壓要自測
夏季血壓有波動在所難免,家中要自備一臺血壓計供每天自測。測血壓有3個最佳時間段:早晨剛起床時、中午12點左右、晚上七八點吃完晚飯。正常血壓值范圍參考:收縮壓13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
7、藥物不能停
由于氣溫高,全身外周血管擴張,患者的血壓與平時相比可能會降低,服藥的劑量可以減少,并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長效、緩釋的降壓藥,但不能停藥。此外,有的老年人在夏季夜間會出現血壓升高,突然發病,所以遵醫囑可服用一些助眠藥。
8、情緒要穩定
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盡量避免急躁、焦慮、憂郁的情緒。一定要避免與他人發生爭吵,這極易導致血壓升高,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此外,還可食療控血壓,例如早晚沖飲藥用真菌白樺茸,有助清脂降壓。據科普專著《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福建農林大學傅俊生等人發現白樺茸黑色素具有清熱解毒、軟化血管、下淤血、消浮腫等功效,可用于防治高血壓。在俄羅斯、日韓、歐美等國家,白樺茸作為養生茶飲、醫藥品、功能性食品輔助劑等得到廣泛應用。
高血壓突發腦梗怎么辦?
我們不僅要做好日常控壓工作,還要掌握應對突發腦梗相關的急救知識,既能保護自己也能挽救他人。那么,遇到腦梗應該怎么急救?
1、快速識別,及早就醫
腦梗有很高的致殘率,可致癱瘓、失語、失明等。腦梗塞通常起病急,癥狀常在數秒或數分鐘達到高峰,需盡快就醫。這里教大家一個口訣快速識別腦梗塞——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
即患者說話不清楚或無法說話;不能做露齒、微笑表情或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雙手不能同時維持平舉超過10秒。患者只要出現這3個癥狀的其中任意1個,就要毫不遲疑地送醫院。如果患者已經昏迷倒地,應撥打急救電話,原地等待救援。
2、具體急救的3個要點
體位:患者發病后,盡量讓其平躺;但如果患者已經倒地,就不要移動其頭部,避免增加患者腦組織損傷。同理,患者昏迷后也不要試圖通過搖擺、搖晃等方式將其喚醒,更不要擅自搬運患者,因為患者此時病灶穩定性差,搖晃、搬運等行為可能影響病灶狀態,加重癥狀及腦組織損傷,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外傷檢查:突然昏迷、跌倒時,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喪失,可能會出現頭部、肢體等部位磕碰傷,需要家屬仔細檢查;如果出現外傷出血情況,需要及時包扎,避免創面感染、失血過多等情況影響患者生命體征。
保持呼吸道通暢:體位擺放時可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避免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引發窒息,也可以避免仰臥位舌根后墜引發窒息;如果患者發生嘔吐,家屬需要立即清理患者嘔吐物,保持其呼吸道通暢,避免影響后續急救治療。
注意,不能亂用藥。很多人在情急之下,會給患者喂一些平時服用的降壓藥,但此時患者可能已經出現吞咽功能障礙,喂藥行為可能引發窒息。
3、心肺復蘇
如果患者出現心臟驟停,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直至急救醫護人員到來。
采取上述急救要點的同時,還要注意在撥打急救電話時保持情緒狀態穩定,對急救人員準確描述患者目前癥狀,以便急救人員快速、準確評估病情,并作出有效急救護理指導,這對提升急救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澎湃新聞、網易、新浪網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