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人不易得癌癥
人體是由細胞組成,每個正常人體中大約有60兆個細胞。人體細胞通過不斷分裂來產生新細胞,以維持各器官、組織的正常運作。而每一次細胞分裂,染色體都會自行復制,當DNA的復制出現錯誤,基因就會發生突變,進而變成癌細胞。
但是,癌細胞的出現,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癌癥。一方面,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要經過好幾次突變,才能最終形成癌細胞。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系統會識別并清除這些異常細胞。另一方面,癌癥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并不是由癌細胞單一決定。一般來說,癌癥的形成需要數年的時間,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都會影響癌癥。
因此,一個健康人不會那么容易患癌癥,大家不用擔心。近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持續上升。相對來說,以下三種人不容易患癌癥:
1、沒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癌癥不會傳染,但會遺傳基因。因此,沒有腫瘤家族史的人,不容易患癌癥。數據顯示,遺傳性腫瘤占全部腫瘤的10%左右,例如:腸癌、乳腺癌、肝癌等等。不過,腫瘤家族史的人,遺傳給后代的是腫瘤的“易感性”。
2、O型血的人
有研究證明,O型血的人不容易患癌癥。2014,中國臺灣公布了一項關于血型和癌癥關系的研究結果。研究過程中,大約34萬名具有實驗室基礎血型的健康人參與調查。調整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吸煙、飲酒、體力活動和體重指數之后,研究人員發現:與A型血相比,O型血的人不容易患胃癌。另外,O型血的人也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的發生風險比較低。
3、生活習慣良好的人
癌癥不是由單一因素引起的疾病,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后天的因素也很重要。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柳葉刀》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遺傳風險和生活方式是導致中國人胃癌發生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另一個研究結論是,即使有胃癌高遺傳風險,如果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不抽煙、不喝酒、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這些人胃癌發病風險會降低47%。
七種小毛病容易拖成癌癥
1、胃潰瘍——胃癌
準確地說,慢性胃潰瘍本身并不容易發展成癌癥,臨床統計顯示胃潰瘍直接癌變的概率僅有1%~5%。之所以慢性胃潰瘍會和胃癌掛鉤,是因為胃潰瘍周圍的黏膜中很容易滋生癌細胞。胃潰瘍周圍黏膜總是反復糜爛、再生,細胞不停分裂,基因突變的概率就更高,于是容易促發胃癌。
2、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
甲狀腺結節是由甲狀腺細節在局部異常生長引起的散在病變,如今非常常見,據悉,50歲以上的城鎮居民超聲檢出率超過50%。專家表示,臨床上的甲狀腺結節一般具有三個特點,甲狀腺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大多數為甲狀腺癌;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有惡變的可能,惡變的概率大概是1%-10%。不過,即便概率低,也不能掉以輕心。
3、肺部結節——肺癌
肺結節與甲狀腺結節類似,它可能是良性炎癥、出血或局部纖維化,也可能是非典型腺瘤、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轉移癌等惡性病變。要確定肺結節的性質,一般也要在影像學通過觀察其邊緣、形狀、密度等初步判定,如果有惡性的可能,再進一步采用PET/CT、穿刺活檢等方法確認。
4、口腔潰瘍——口腔癌
慢性口腔潰瘍也同慢性胃潰瘍類似,因為黏膜長期反復糜爛、再生而容易滋生癌細胞,形成口腔癌。一般口腔潰瘍在1周內就能自愈,無需治療,但若經常發生口腔潰瘍,則要找出原因,徹底解決問題,避免口腔潰瘍頻繁發生增加癌變的風險。
5、乙肝——肝癌
乙肝發展為肝癌,一般會經歷四個階段: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乙肝是一種慢性肝炎,會反復損傷肝臟。所以乙肝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不可姑息,雖然乙肝目前無法治愈,但只要病情控制得好,也不會增加肝癌風險。
6、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一般非腺瘤性息肉極少有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則比較危險,有數據顯示95%的腸癌都是從腺瘤性息肉發展而成的。一般發現腺瘤性息肉,醫生都會建議做預防性切除,且越早切除越好。但很多腺瘤性息肉在切除過后還會復發,因此這類患者也被歸入腸癌高危人群,即便術后也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7、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
一些研究顯示,有乳腺囊性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會比其他女性高2~3倍,且兩種疾病的發病時間平均間隔約10年。之所以乳腺囊性增生與乳腺癌有相關性,可能因為在囊性增生的基礎上容易產生非典型增生,尤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發生癌變的概率更高。臨床統計也發現,這類乳腺囊性增生合并非典型增生的患者有3%~4%最終發展為乳腺癌。
日常預防癌癥需要注意啥?
1、香煙要盡早戒掉
預防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戒掉香煙,因為長期大量吸煙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由于煙草中包含有多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容易對肺部造成很大的刺激,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所以香煙要盡快戒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肺部炎癥出現后引發肺癌。此外,不吸煙的人也要減少或者避免吸入二手煙。
2、定期做運動
預防癌癥還應該要積極地做運動,通過運動鍛煉的方式可以幫助提高心肺功能,幫助促進新城代謝,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安排一個合理的運動計劃,盡可能走出房間,不然總待在自己的舒適區,長期這樣身體素質容易變得越來越差。
3、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預防癌癥還需要定期進行體檢,很多人可能平時沒有養成體檢的習慣,往往忽視了身體的檢查,有可能一些細小的病灶已經在悄悄的發展了,但是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長期以往疾病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對身體健康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4、保持健康開朗的心態
預防癌癥除了要注意以上三個致病因素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自己的心態。癌癥的形成還可能與不良情緒和性格有關,例如焦慮、抑郁、悲觀、總生悶氣、多疑、容易暴躁等,這些可能會對人體的免疫機能造成影響,使機體的免疫狀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癌細胞很難得到免疫監視和免疫殺傷,如此一來,患肺癌等癌癥的風險就容易增高。
5、日常遠離致癌物
有些工作也容易增加患肺癌的風險,例如從事放射工作者,如果長期接觸鈾、砷、粉塵、石棉、煙煤、放射線等,應該采取切實的勞動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盡可能的避免或者減少與這些物質的接觸。
6、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平時生活中,多吃有豐富營養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也可以預防體重增加,癌癥出現。生活中不管是蔬菜水果還是五谷雜糧,都需要攝入,多吃粗糧還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飽腹感,減少身體出現健康問題。
此外,經常沖泡飲用藥用真菌白樺茸也對身體健康有益。據科普專著《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記載,大量實驗研究表明,有多種腫瘤細胞均受白樺茸的顯著抑制,在白樺茸的作用下,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癌細胞轉移復發,并且能夠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以顯著的提升。關于白樺茸的抗腫瘤機制,研究者普遍認為:對腫瘤細胞分裂進行抑制的原理在于降低其蛋白質生物合成速度以及有絲分裂速率,同時,還伴隨免疫系統的刺激,協同產生抗癌效果。結合多年研究成果,1955年,莫斯科醫科院官宣白樺茸為抗腫瘤物質。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騰訊網、網易、新浪網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