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嘔吐、男孩確診糖尿病
這個男孩叫鄧斌,一直是個活蹦亂跳的頑皮孩子,在班里學習也不錯。突然有一天,鄧斌發起燒來,吃了兩天退燒藥,燒是退了,可是又開始連拉帶吐。“妻子以為他得了胃腸感冒,給他喝了藿香正氣水,沒想到癥狀反而更嚴重了,喘氣都變得很費勁,后來意識漸漸不清醒了。”鄧斌的父親鄧廣生說。
夫妻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把兒子送到吉大二院急診科,當時就住進了ICU。醫生為兒子做了全身的檢查,被確診為糖尿病,且出現了“酮癥酸中毒”,病情十分危急。“糖尿病?怎么可能?”夫妻倆一時難以相信,在他們的概念中,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得糖尿病。隨后他們又把兒子轉到吉大一院,醫生給出了同樣的結論。
或是零食、碳酸飲料“惹禍”
據主治醫生介紹,鄧斌的糖尿病很嚴重,可能終生需要打胰島素。“我們在接診的過程中,許多患者也是突發糖尿病,且病情嚴重了才送來。而此前,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患病。”據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醫生米佳介紹,許多患者都是因為有了誘因才發病,比如暴飲暴食、感冒等等。
鄧廣生回憶,兒子從一兩歲的時候就開始吃零食,但那時候吃的并不多。上學之后,夫妻二人一忙起來就沒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干脆直接給孩子拿錢買早餐。孩子總會省下些零錢,買一些零食吃,都是那些幾毛錢一袋的零食。“有時當著我們面吃,我們也不讓他吃。可是學校門口有很多賣這種零食的,他有時候會偷偷地買,不讓我們知道。”而最嚴重的情況從四年前開始出現,兒子開始不吃一點水果和蔬菜,每天除了吃主食和肉之外,就是吃這些零食,而且他還特別喜歡喝碳酸飲料。
目前,經過數個月的治療,原本胖乎乎的鄧斌變得黑瘦黑瘦的,1.60米的身高,體重只有60多斤。每天要打胰島素,還要吃營養品,每個月要花費近1000塊錢。自從得了這個病以后,鄧斌必須與雪糕蛋糕,飲料等甜食徹底絕緣,特別是飲料,一次只要喝上一瓶,糖尿病就會馬上發作。
專家:年輕人糖尿病有三原因
1、熱衷飲酒
酒精和代謝產物乙醇、乙醛都會影響到肝臟糖的代謝。沒有節制的飲酒,會造成胰腺功能受損,導致糖代謝紊亂,從而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現在很多年輕人出來創業難免會有很多應酬,喝酒也就成了家常便飯。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容易得上糖尿病。
2、飲食無度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是飲食無度、胡吃海喝、攝入的能量過多造成的。而現代社會,我們一般都是出門就開車,運動比較少,所以多余的能量也沒有辦法代謝掉,久而久之會造成脂肪堆積,因為能量過剩,從而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此外,甜食會加重胰腺的工作負擔,當胰腺的功能受損,糖尿病也就發生了。
3、熬夜加班
年輕人比較隨性,生活上沒有規律,加班熬夜到很晚。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熬夜會導致我們人體的內分泌紊亂,免疫力降低,也使我們的身體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從而也會影響到血糖,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七招可預防糖尿病很有效
1、減輕體重
各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確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關系,不僅是糖尿病,各種代謝異常都與其相關,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風險越大。因此,控制體重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2、少吃快餐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用了15年時間,訪問了3000位年輕人,發現他們中每周吃兩次快餐以上的人,體重增長得更快。而過度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誘因之一。
3、多吃粗糧
粗糧中含有的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而且,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使體內的有毒物質更快排出,所以平時可以多吃。
4、每周運動4小時
芬蘭的一份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相比不運動的人,每天運動35分鐘或每周進行4小時運動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下降80%。
5、減輕壓力
在高壓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以致出現胃口大開、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現象,所以平時要學會調節心情,釋放壓力。
6、睡夠覺
據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糖尿病中心的萊恩·馬拉夫博士介紹,糖尿病和睡眠問題是可以相互影響的,糖尿病可能會引起睡眠障礙,而長期睡眠障礙也會引發糖尿病。
7、45歲以后關注血糖
專家表示,45歲以上是糖尿病高發人群,特別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壓高的人,應多關注血糖,空腹血糖超過5.6毫摩爾/升就要查餐后血糖,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