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不會傳染,但部分致病因素會
近年來,我國的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癌癥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的發病率仍居高不下。
是不是癌癥與環境、遺傳等有很大關系,完全沒辦法預防?“這是非常典型的認識誤區。事實上,致癌因素十分復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其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趙東兵特別指出,癌癥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因為癌癥的發生是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要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
那么癌癥會不會傳染?“癌癥是由于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傳染的。家人沒有必要與患者隔離。但一些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病毒是會傳染的。如幽門螺桿菌和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專家表示,需要明確的是,目前已經有兩種癌癥可以通過注射疫苗大幅降低發生率,這兩種疫苗一個是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另一個是人乳頭狀病毒(HPV)疫苗。
重點關注11個癌癥危險信號
癌癥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事實上,癌癥早期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身體出現這11類問題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腫瘤專家詳細介紹了這11類“危險信號”: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聽力異常,鼻血,頭痛;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專家表示,針對乳腺癌、宮頸癌、肺癌和結直腸癌4種癌癥,國際上已有較明確的篩查指南。乳腺癌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超聲和X線造影(鉬靶);宮頸癌可使用宮頸涂片(巴氏涂片)和HPV檢測;肺癌高危人群可采用中低劑量螺旋CT篩查;結直腸癌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和結腸鏡檢查。此外,結合我國癌譜特征,針對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上消化道癌為內鏡檢查,肝癌則進行甲胎蛋白檢測和B超檢查。
哪些人是癌癥的高危人群?
1、胃癌
高危人群:年齡大于40歲;胃癌高發地區人群;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術后殘胃炎、肥厚性胃炎、不明原因貧血等疾病者;一級親屬有胃癌史者;存在胃癌其他高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推薦檢查:胃鏡檢查。
2、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年齡大于40歲;有不良飲食習慣者,如長期攝入高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或者長期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等;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樣息肉、家族性結腸腺瘤病、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者;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
推薦檢查:結腸鏡檢查或糞便DNA檢測。
3、肝癌
高危人群:有慢性乙肝、丙肝病史;家族中已有確診肝癌患者;30歲以上男性及長期酗酒者;脂肪肝、肝硬化患者;長期食用腌制、煙熏、霉變等食品者。
推薦檢查:肝臟超聲檢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
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癌癥高危因素都包括家族病史和年齡,也就是說癌癥常家族性發生,并且發生幾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常見的還有食管癌、甲狀腺癌等;另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癌癥,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比如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這些癌癥都會有特有的檢查手段,只要我們提高意識,有目的地檢查預防,就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從而降低癌癥死亡率,保障健康生活。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健康報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