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五大高危因素
引發肺癌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物理因素
如一些會產生放射線的物質或機器,如放射性元素和X光機等會對肺造成損傷。
二是化學因素
如大氣污染和吸煙等,大氣污染分室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室外空氣污染是由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等造成的大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指廚房油煙、不環保的家庭裝修材料,另外為吸煙時吸入煙草里釋放的致癌物質。
三是生物因素
主要指病毒和細菌等導致的肺部反復感染如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
四是遺傳因素
指因先天解毒功能或者基因損傷后修復功能存在不足或缺陷造成的患癌風險,通常也稱之為遺傳易感性。
五是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是肌體自我保護的功能,由于營養不均衡如營養缺乏或偏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和熬夜、精神壓力過高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因素都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或促進癌癥發生發展。
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即便一個人從不吸煙、不喝酒,連二手煙都注意躲開,作息規律,很少熬夜,也有可能患肺癌。以女性肺癌患者為例,上海中醫藥大學曾經公布的一項長達5年的肺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長期在廚房暴露于高溫油煙,會使其患肺癌的風險性增加2-3倍。
肺癌的三個治療誤區
肺癌患者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逃避現實
一類患者發現病情以后不能面對現實,甚至是逃避,很多年也不關注,幾年后,患者有癥狀時再到醫院就診,大部分已是中晚期,有的甚至發生了轉移,所以如果體檢發現了問題,需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治療。
第二類盲目求醫
二類是患者發現一點問題就非常恐慌,如在健康體檢中發現肺部有結節后過度恐慌,盲目四處尋醫,影響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其實查體發現有肺部結節并不等于就得了肺癌,因為大部分結節是良性的,可以觀察,只有一小部分可疑,可以做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第三類確診未及時
三類是患者發現肺部結節隨便咨詢一個相關醫學人士,其實這是不對的。當發現肺部有小結節,又高度懷疑是肺癌的情況下,一定要到正規的大醫院找相應的胸外科大夫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避免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走“彎路”。
肺部有結節不要過度擔心
結節按大小來分,小于3cm的稱之為結節,小于2cm的稱之為小結節,小于0.5cm的稱之為微結節。微結節一般半年到一年到醫院復查一次即可。若是為0.5~1cm之間的小結節,如果懷疑是良性的,需每年定期復查一次,如果懷疑是惡性的,三個月到半年定期復查一次,如果發現這些結節增大或變實或出現毛刺等惡性的證據,就要進行手術切除。1cm以上的結節,如果懷疑是早期肺癌,就需要盡早治療。
另外,從影像學的角度,結節按照密度可分三類,一類是磨玻璃結節,密度比較低,看似磨玻璃一樣不透明。第二類是實心結節,看上去密度高比較實。第三類是以上兩種結節都有的混合結節,叫做部分實性結節(混合型結節)。
一、磨玻璃結節
是一種惡性程度比較低的結節,大部分患者不只一個,有的患者一發現有好幾個,甚至十幾個,一般情況下,這類結節在2cm以下時很少出現轉移,所以此時做手術比較安全。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單個結節達到1cm以上,還是建議早點切除。如果磨玻璃結節靠肺周邊,只需切除部分肺葉即可,但當結節長的太大,就需要做肺葉切除。
二、實心結節
如果是肺癌,大部分是惡性程度比較高的,需要盡早治療。不過實心結節也有良性的,這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分辨。
三、混合型結節
對于混合型結節,首先要看大小,1cm以上或者0.8cm以上的結節里有實性成分,建議選擇手術切除。其次如果結節沒有達到1cm,但是里面實性成分比較大,超過0.5cm,也要考慮盡早手術。
日常預防肺癌注意這四點
一、戒煙、遠離吸煙環境
吸煙有兩種,一種是主動吸煙,另一種是被動吸煙,兩種都會加大肺癌發生率。特別是被動吸煙者,是非常無辜的,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別人的健康,禁止吸煙對于預防肺癌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防癌篩查
肺癌篩檢是指在沒有癥狀表現出來的人群之中進行范圍的醫學檢查。一者可以通過醫學斷層攝像來發現癌變組織,也可以通過早期的發現來進行治療,從而延長生命。據統計,篩檢可以讓肺癌死亡率的絕對風險降低0.3%。而對于哪些年齡55歲以上,而且有相當長的煙齡患者,定期的篩檢,可以讓肺癌相對風險降低20%。
三、營養預防
一些研究結果指出:飲食之中蔬菜和水果比例較高的人群,患肺癌的風險要更低,特別是有肺癌高危因子的人群,更應該在三餐之中增加這些物質的攝入。平時要注意食用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少吃一些煎炸辛辣的食物,對于機體預防肺癌是相當有好處的。
四、定期鍛煉身體
另外要想預防肺癌,定期的鍛煉身體是非常有幫助的,一者鍛煉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環,增加機體代謝能力,及時排出身體的代謝廢物,而且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體內癌變細胞增殖。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網易、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