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增加糖尿病風險?
1、遺傳:具有家族聚焦性特點;
2、年齡:45歲以上的人群,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3、不合理膳食:飲食中高脂肪、膽固醇飲食破壞了胰島素的生成,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4、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5、妊娠期:妊娠糖尿病或生產過巨大兒;
6、運動少:缺乏活動,久坐少動容易造成極其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專家提醒,長期吸煙的人群也是糖尿病發病高危人群。高血壓是影響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不合理用藥也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常見會引起2型糖尿病的藥物包括噻嗪類利尿劑、類固醇類藥物。
此外,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的人群,也有較高的糖尿病發病風險。這是因為精神長期高度緊張,會造成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從而引起血糖、血壓持續增高,影響胰島功能而增加糖尿病疾病的風險。
總的來說,糖尿病的發病,并非只是因為“吃”,但和“吃”是密切相關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和遺傳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老齡化社會和不健康生活模式和飲食習慣等因素都相關。
糖尿病前期有三個癥狀表現
1、眼睛容易疲勞
一般血糖長期處于上升的狀態時,就會讓患者的視力出現快速降低的情況。這是因為在患上糖尿病后,眼底的毛細血管會慢慢增厚,這樣就容易讓視力出現問題。而在初期時,患者就會感覺到眼睛經常會疲勞,所以在眼睛出現這樣的癥狀,并且在休養或滴眼藥水后依舊難以緩解,就需要引起警惕。
2、體重降低的很快
可能很多患者會認為糖尿病只會出現在肥胖的人身上,所以在自己體重下降時,并未引起重視。但其實糖尿病在病發時,患者就會多飲,多食,還會伴隨著體重下降等現象。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食欲增加,而體重卻并未上升,反而還會下降,就要警醒了,這可能是血糖上升引起的癥狀。
3、經常出現口渴
此外,口腔也會出現一些異常,有些糖尿病會經常出現口渴的現象,而且在喝了水之后,再等一會,還會繼續想喝水。而有些患者會反復出現各類口腔疾病,比如口腔潰瘍、牙齦炎等。如果經常這樣,而且在進行治療后依舊難以改進,就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血糖是不是出現了上升的現象,需要及時進行血糖檢查。
而且患者因體內的糖份快速排泄了出來,所以就難以吸收充足的熱量來保持身體的基本需求,因此患者會時常感到饑餓,食量會明顯增加。而且糖尿病患者還會伴有手腳麻痹,手腳發抖以及手指活動不靈活和小腿抽筋等一系列神經障礙的癥狀。
同時糖尿病患者也會經常感到疲勞,全身無力,尿液也伴有明顯的甜酸味。患者的飲水量也跟蹤者增多,所以排尿次數也隨之增加,這些癥狀也是發現糖尿病的主要途徑。對于糖尿病危險人群來說,要注意身體出現的這些癥狀表現,或許是糖尿病前期。必要的時候應該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及時控制,糖尿病前期可逆轉
近期,瑞典國家老齡化和護理研究對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了12年的隨訪,在918名60歲及以上糖尿病前期(糖化血紅蛋白≥5.7%)患者中,204人(22%)恢復正常血糖水平,119人(13%)患糖尿病,215人(23%)死亡。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啥?
1、控制飲食中主食攝入量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若想讓自己的血糖安穩一點,飲食的規范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要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并且控制米、面之類主食的量,最好比平時減少一半以上。可以用蒸煮過的馬鈴薯代替一部分主食,以補充碳水化合物。除此之外,高糖分的食物要盡量少吃,多喝水,這樣做能夠讓胰島素發揮更好功效,減少飯后血糖升高的現象。
2、適當運動,減輕體重
眾所周知,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誘因之一,它卻也是最好改善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多運動的方式,調節人體內分泌的同時,能將體重減輕,從而更一步控制好血糖,漸漸遠離糖尿病。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要做到一天7小時的睡眠,若是年齡較大的人群,可以適當添加午睡的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這樣每天在10點左右睡覺,能夠保證體內血糖的正常代謝,有助健康。
4、穩定情緒
不少人在發現自家血糖異常后,都會感到很害怕,擔心糖尿病,所以往往會有情緒激昂、壓力大、心情過分低落的情況出現。但這些過大的情緒落差,會使身體始終處于應激的狀態,影響到體內激素水平的分泌,易導致糖尿病。
5、戒煙戒酒、忌飲料
糖尿病早期的人群,若是想對抗糖尿病,就一定要將抽煙喝酒的壞毛病戒掉,這樣做除了能夠保護好血管健康,還能讓內分泌的穩定得到保障。而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尤其是碳酸飲料,容易造成肥胖,從而誘發糖尿病。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生命時報、39健康網、三九養生堂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