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打嗝”?
我們只弄懂了打嗝的原理,一直以來卻沒搞清楚打嗝這個現象存在的原因。近年來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推測——法國的科學家發現,打嗝很可能是來自兩棲類祖先的遺留。他們發現人類的打嗝和某些依然保有鰓的兩棲動物很像,水泵入鰓時,這些動物也要通過擠壓口腔、關閉聲門來阻止水進入肺中。
加拿大的一個呼吸研究團隊也認為,就如同呼吸、咳嗽以及走路等行為都有神經回路在運作,我們體內可能也有個制造打嗝的神經回路,很可能是過去演化階段所遺留下來。比如,蝌蚪發育到一半時,同時具有呼吸空氣的肺,和從水中吸取氧氣的鰓,研究發現在這階段,蝌蚪口部的壓力泵活動幾乎與打嗝是一樣的。
另外,有超聲檢查發現,兩個月大的,還沒有呼吸運動的胎兒也會在子宮里打嗝。有理論認為,胎兒的這種呼吸肌收縮是為出生后的呼吸做準備,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吸入羊水。不過反對意見說,如果要阻止液體進入肺里,胎兒更應該咳嗽。
從演化理論來看,研究者們認為,打嗝之所以被保留下來,應該有其作用存在:一個作用可能是引導嬰兒的吸吮,以確保乳汁不會跑進肺里。另一個可能是控制排氣,好讓氣體從過度飽脹的胃里排干凈。但這些統統還只是推測,還沒有實驗能夠明確證明。不過我們也可以依此推測,容易打嗝的人并不是“發育不完全”——和長有四顆智齒的人一樣,他們只是保留了更多祖先的特質。
“打嗝”可能是疾病征兆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打嗝都是個很正常的行為,沒什么好擔心,但有時候它們也是疾病的征兆。打嗝頻繁、持續或合并其他癥狀,可能是中樞性疾病、外周性疾病及藥物、精神因素等所致。
另外,膈肌周圍病變,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膿腫、食管裂孔疝等,也可造成膈肌痙攣收縮,出現打嗝癥狀,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臟下壁距離膈肌很近,心肌缺血壞死后,一些炎癥介質刺激膈肌,就會出現打嗝的癥狀。此外,還可能出現胃腸道功能障礙,如腹痛、惡心、嘔吐等。
再比如《豪斯醫生》(House)第五季的最后一集中,一個老年患者向豪斯抱怨他近期經常不由自主發出鸚鵡叫——“咯,咯,咯”,豪斯起先也不以為然,以為那只是老年人“麻煩多”的表現,后來在告別時無意發現這位患者的腹部不正常地膨大,結合打嗝癥狀,診斷出他患有胰腺癌。這并不是劇情的夸張:連續性或頑固性的打嗝,常常是由腦血管或神經疾病、尿毒癥、糖尿病并發酮中毒等緊急情況引起,也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晚期表現。
再比如食管癌晚期癌組織侵犯膈神經時,就可引起打嗝或膈神經麻痹;靠近橫隔膜下方的肝臟、胰臟有病變時,有時也會出現經常打嗝的現象。所以,老年人出現打嗝增多、或是打嗝時間超過兩天以上,最好去醫院就診。
改善打嗝的日常小妙招
1、喝杯冷水
這個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轉移注意力,因為冷水會刺激讓胃部稍微收縮一下,這樣就可以將多數的空氣排出去。
2、換氣呼吸法
如果一直打嗝,你可以先深吸一口氣,然后,再盡量長時間憋住一會兒,再慢慢的呼出去,反復幾次這種方法,等到反應過來時,打嗝也停止了。
3、含一片檸檬
檸檬中含有一種特定的酸味,這種酸味可以刺激迷走神經,還可以刺激到食道粘膜,因此可以讓膈肌放松,而且喝點醋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4、用力拉舌頭
這個方法也是為了刺激迷走神經,通過這個神經可以將大腦的信號傳遞到胃部,通知胃部需要排空氣體,可以幫助更快的消化食物,因此還可以緩解胃部跟膈肌之間承受的壓力,因此在緩解打嗝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5、揉耳垂
迷走神經跟耳垂其實是連著的,因此在打嗝的時候揉揉耳垂可以刺激到神經,因此也可以緩解膈肌的壓力緩解打嗝。
6、抱膝壓胸法
雙手抱緊雙膝,慢慢蹲下。用膝蓋擠壓胸部,也可以起到消除打嗝的作用。
7、分散注意法
如果一直打嗝,那就試試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有的時候越是緊張越是打嗝不止,停下來。這時不妨聽聽音樂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注意,不要讓別人在背后猛嚇你,小心心臟受不了。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果殼網、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