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加深 國家布局應對
數據顯示,中國自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2000年至2018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9億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0.2%上升至17.9%。未來一段時間,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在解讀《規劃》的出臺背景時指出,人口結構持續老齡化,既不利于保持代際和諧與社會活力,也不利于維護國家人口安全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因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
據介紹,《規劃》明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目標,到2022年,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到本世紀中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備。
“《規劃》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綱領性文件,抓住了關鍵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方案,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于增進人民福祉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吳帆表示。
為老服務供給 明確5個任務
那么,中國將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呢?《規劃》從五個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
一是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通過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通過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系,優化政府、企業、居民之間的分配格局,穩步增加養老財富儲備。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持續增進全體人民的福祉水平。
二是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通過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升新增勞動力質量、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提高中國人力資源整體素質。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確保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人力資源總量足、素質高。
三是打造高質量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多渠道、多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四是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全面提升國民經濟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
五是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治環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健康老齡化 健康產業新機遇
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獨立自主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的基礎。推進健康老齡化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任務,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今年10月,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了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關制度、標準、規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數量顯著增加,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服務隊伍更加壯大,服務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老齡化時代,慢性病等健康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需要更專業的健康服務和醫療保障,而當前醫療服務體系還是以應急、救治為主,未來需要轉向預防和慢性病治療等方向。專家指出,全球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也蘊藏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銀發健康產業市場,同時也會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
豐富老齡健康產品供給,服務健康老齡化,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近年來持續布局,成功赴俄羅斯投資西伯利亞白樺茸、西伯利亞冷杉精華等俄羅斯優質項目,將天然優質健康產品引進至國內市場。目前,公司已考察、儲備十余個俄羅斯優質健康產品及老年康養項目,將視市場成熟度陸續引入國內,持續推進中俄健康產業跨境合作。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中青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