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發病/死亡比接近1:1
胰腺癌是一種消化道腫瘤,尤其以胰腺導管腺癌最為常見,惡性程度非常高,疾病特點可以用“三高三低”來概括:發病率增高、死亡率高、復發轉移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
根據最新的中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中國每年新發胰腺癌9.5萬例,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10,中國每年因胰腺癌死亡8.5萬人,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6。據美國癌癥協會(ACS)2018年報告顯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8%,在所有癌癥中最低,也是唯一一種發病人數與死亡人數接近1∶1的疾病,是生存最差的腫瘤之一。1990 年至 2017 年期間,全球胰腺發病率增加了 12%,死亡率增加了 10%。
胰腺癌早期沒有特異性癥狀,僅有輕微腹脹腹痛,超過六成患者誤以為是胃病、慢性膽囊炎等,以至于貽誤了治療時機。當出現黃疸、脾腫大等癥狀時,多已到中晚期。并且預后極差,極易發生轉移,患者不僅面臨著極高的死亡風險,生活質量也大幅下降,為治療帶來十分嚴峻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精神壓力加大,胰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正在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
五類人群應警惕胰腺癌
1、40歲以上的男性
一般來說,胰腺癌大多數是出現在40歲以上的男性身上,所以進入40歲以上的男性要定期對自己的身體做一個詳細的體檢,這樣能夠清楚知道各項情況,防止胰腺癌的發生。
2、經常吸煙喝酒的人
經常吸煙喝酒對身體來講會有致一定的傷害,長時間吸煙會讓煙草中的尼古丁對血管以及身體的血液和其他部位造成傷害,而酒精會對肝臟以及胰腺造成一定的影響,長時間讓自己吸煙喝酒會讓身體的毒素和垃圾堆積過多,讓胰腺癌的發病幾率增加。
3、飲食不規律的人群
在目前飲食質量的提高,讓很多人在平時喜歡吃各種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這些食物的長期攝取不僅會影響身體,還容易讓身體變得比較肥胖,這些飲食方式很容易導致慢性胰腺炎以及糖尿病的出現,一旦發生,會讓患者患上胰腺癌的幾率增加。
4、經常接觸一些化學物質的人
經常接觸一些化學物質的人很容易因為化學物質對身體造成影響,導致胰腺受到傷害而提高胰腺癌出現幾率。
5、有遺傳因素的人
胰腺癌是屬于一種遺傳性疾病,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現胰腺癌,身體出現胰腺癌基因都會比較高,在特定的誘因下就很容易讓身體發生胰腺癌。
專家提醒,當以上高危人群出現腹部不適或腹痛、消瘦乏力、消化道癥狀、黃疸等癥狀又無法查明原因時,千萬不可大意。建議要到正規醫院進行增強CT影像檢查,通過早期診斷篩查識別胰腺癌。
預防胰腺癌注意5個方面
1、少吃高蛋白高脂的食物
實驗證明,這兩類的食物導致胰腺癌的概率會很高。日常的餐桌上應該各種食物要合理的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適當增加粗糧和蔬菜、水果的攝入。飲食宜清淡,食勿過飽,戒煙限酒。
2、改善致癌的環境因素
日常應該要盡量避免觸碰到具有放射性的物質,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必須要做好完善的防護。同時,必須要避免感染到病毒,特別是具有流行性的病毒。遠離會導致胰腺癌的物質,比如金屬、煤氣等,并盡可能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
3、減少或防止相關性疾病發生
為減少胰腺癌的發生,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發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膽石癥。提高婦女衛生保健工作,避免多次流產、卵巢切除和子宮內膜增生等疾病。及時糾正各種內分泌紊亂。
4、生活要有規律
有些人平時工作忙,一日三餐較隨便,到了節假日就暴飲暴食。其后果是,輕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脹不適,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為胰腺癌種下隱患。此外,平時還應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
5、常喝白樺茸
白樺茸又名白樺蕈、樺樹菇、樺褐孔菌、西伯利亞靈芝。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據學者考證,早在十六、十七世紀,白樺茸就是前蘇聯各共和國、俄羅斯、波蘭、日本等國的民間藥用真菌,當地居民廣泛利用其子實體泡水當茶飲用來防治多種疑難雜癥,如各種癌癥。
日本權威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白樺茸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其中最主要的是β-葡聚糖或非水溶性多糖,均證實具有良好的抗癌、降血糖、免疫復活作用,可以抑制癌細胞擴散、防止癌癥復發;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減輕化療、放射線療法與手術的副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網易、南報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