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個煙民1個死于肺癌
浙江省腫瘤醫院腫瘤科醫師丁超表示,2004年,著名的《英國癌癥雜志》發表了經典論文,詳細統計了英國等歐洲國家不同群體男性的肺癌死亡率。
統計顯示,75歲吸煙人群死于肺癌的概率是16%,比不吸煙人群高了將近50倍。換算一下,也就是說:6個吸煙的人里面會有1位75歲之前就死于肺癌。更可怕的是,如果每天吸煙量超過5支,那么4個人里,就會有1位死于肺癌。
吸一輩子煙,不得肺癌的幸運者很多,但能不死在它手上的人卻很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吸煙致死原因里,只有不到1/3是由于肺癌,超過2/3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肺部疾病。
專家表示,香煙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毒品”,并非浪得虛名。統計數據顯示,煙民有35%的概率,在65歲之前會死于吸煙帶來的各種疾病。也就是說,一輩子吸煙的人,1/3活不過65歲,按現在人均壽命80歲計算,吸煙讓人平均少活12年。
現在,市面上“淡味”和“低焦油”的香煙很受煙民歡迎,這兩個極具安慰性的詞,總讓人誤以為它的傷害會更小些。事實上,淡味和低焦油只是商家炒作的賣點,它們的風險和普通香煙一樣高。還有一些香煙中添加了薄荷醇,讓人感覺清涼舒服,似乎非常健康。但有研究發現,薄荷醇香煙可能更加危險。一方面是清涼的感覺會讓人吸煙霧的時候更多更深,另一方面它會導致更強的依賴性,讓人更難戒煙。
肺癌有這些癥狀,及時篩查
肺癌通常很難早期被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早期肺癌沒有癥狀,還有一部分病人盡管有輕微早期癥狀,但未重視或被誤診。一旦出現明顯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胸痛、氣短、發熱、全身乏力、體重下降等癥狀,往往已屬中晚期。
咳嗽是肺癌病人的第一大常見癥狀。國家中西醫結合腫瘤重點學科、解放軍九〇〇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陳曦表示,一般來說,感冒咳嗽半個月就好轉;如果一兩個月不見好,建議到醫院檢查。比如說,以前是早晨咳嗽,突然變成夜里咳嗽了;以前偶爾咳一下,現在持續咳嗽;咳嗽時經常痰中有血絲,經常出現聲音嘶啞者;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復發生炎癥,或經積極抗炎治療效果不佳者;肺的某段或葉有炎癥浸潤,局部肺氣腫或肺不張者。除要做CT檢查外,還要及早做支氣管鏡等檢查。
同時,還可留意杵狀指(趾)、骨關節肥大、皮肌炎、肌無力綜合征、內分泌紊亂等,它們可早于肺癌的呼吸道癥狀出現,為醫生做早期肺癌診斷提供線索。
專家指出,在臨床上,對于高齡或肺癌高發地區、有肺癌家族史的吸煙者,建議做低劑量螺旋CT發現微小病灶,這是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的篩查手段,篩查早期肺癌最有效,甚至可以發現1毫米的可疑病變,比如像磨砂玻璃樣的結節,此時揪出來處理,患者生存率就非常高。而且,一年一次低劑量平掃CT,對身體的輻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遠離肺癌,做好三級預防
專家表示,肺癌的預防可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病因干預;二級預防是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達到肺癌的早診早治;三級預防為康復預防。
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在疾病未發生時針對病因采取的措施,根本在于加強對病因的研究,減少對危險因素的接觸。具體包括:1、控制吸煙是首要措施,遠離二手煙和三手煙。2、改善環境:加強室內通風,預防吸入有害氣體等。3、加強職業防護工作,預防職業性肺癌,定期查體。4、飲食預防:少油炸煎炒食品,少吃高糖、辛辣刺激的食物、煙熏燒烤、油膩的食物。5、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加強身體鍛煉;外出戴口罩,尤其是霧霾天氣,盡量避免外出活動。
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包括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盡可能篩查高危人群,早期發現,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進一步發展,及時前往專業醫師處咨詢。切忌麻痹大意,或偏聽偏信游醫、偏方等,錯失良機。
而三級預防則是在疾病的臨床期為了減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對癥治療和康復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傷殘和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對確診的肺癌病人給予及時、最合理的綜合有效的治療,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有效防止癌癥的復發和轉移。注重康復、姑息和止痛治療,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盡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由于吸煙是引發肺癌的絕對高危因素,專家呼吁從現在開始就立刻戒煙,任何時候戒煙都不遲。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澎湃新聞、南京晨報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