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的6個信號
1、多尿
由于血糖過高,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毫升。
2、多飲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多飲進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糖尿病人由于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從而引起饑餓、多食。
4、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盡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視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時,會出現視力下降或模糊的情況,這主要可能與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一旦血糖獲得良好控制,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肥胖致糖尿病風險遠超遺傳
糖尿病的確是具有遺傳傾向的疾病。一項來自丹麥的大型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直系親屬(父母、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患有 2 型糖尿病,那么你的患病風險最高可能會達到沒有家族史的人的 2.34 倍。而當家里患有糖尿病的直系親屬達到 2 個的時候,這一風險可以直接飆升至 4 倍。
然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學者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即便沒有遺傳易感性,肥胖也會使其患糖尿病風險增加近5倍,超重會使其糖尿病風險增加2.4倍。肥胖帶來的糖尿病風險遠遠高于遺傳和不良生活方式。
研究者還發現,在遺傳風險和生活方式都相似的人群中,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8倍。如果一個人遺傳風險高,肥胖、生活方式還不健康,那么就會有14.5倍的風險得糖尿病。研究者指出,這提示不管有沒有遺傳風險,體重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都是預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控制肥胖更為突出。
2017年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城市化、老齡化、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和中國人的遺傳易感性是中國糖尿病患者急劇增多的四大主要原因。如果不進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風險將如影隨形。
預防糖尿病注意5點
1、堅持運動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工作而讓自己長時間坐著,甚至有一些因為懶惰而讓自己沒有經常運動,卻不知道運動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經常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耗身體中的一些能量,從而幫助提高身體胰島素分泌,從而起到預防糖尿病的效果。
2、控制自己的體重
大多數人因為日常不當的飲食,讓自己的體重失去控制,卻不知道肥胖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發現,大多數2型糖尿病人存在著肥胖的現象,所以想要預防糖尿病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體重,在日常要減少一些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取,而且還要通過運動以及一些其他的方式來讓自己的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3、調整進餐順序
預防糖尿病應低脂低糖,不能暴飲暴食。美國糖尿病協會(ADA)2019年會上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進餐順序不同會對血糖水平造成不同的影響:進餐時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會更好地控制血糖。另一項來自亞洲的高含金量研究(RCT)也發現,中度碳水飲食(50%~60%)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方面更有效,而且效果可長期維持。
4、保持良好情緒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情緒和糖尿病并沒有密切的關系,卻不知道情緒容易引發糖尿病,當一個人長期處于焦慮不安的狀態,就會導致內分泌已經神經系統受到影響,一旦這兩方面受到影響,就會讓身體的代謝也跟著出現問題,而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一旦身體代謝發生問題,糖尿病也就容易被誘發出來,所以在平時要釋放自己的壓力,緩解自己的情緒,避免讓自己過分焦慮。
5、做好日常血糖監測
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患者需要積極參與糖尿病的篩查和生活方式干預。另外,如果通過家庭血糖檢測儀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糖耐量測試等來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騰訊網、澎湃新聞、家庭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