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近2萬新發病例
黑色素瘤是近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張曉實教授介紹:“中國黑色素瘤發病率大概在十萬分之0.5至1,算是相對罕見的腫瘤。”但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整體患者群依然較大,每年新發病超過2萬例。
既往大型調查研究顯示,中國人的黑色素瘤亞型與白種人有很大區別。歐美國家黑色素瘤近90%都是皮膚型。而中國的黑色素瘤患者近50%為肢端型,多見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沒有毛發的肢端部位。另有20%以上為黏膜型,如口腔、鼻腔,甚至肛管、直腸、宮頸、陰道也能發現不少黑色素瘤的病例,而這在白種人中是非常少見的。剩余20%左右為皮膚型。
由于我國黏膜型黑色素瘤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這部分人群通常會分散在口腔科、五官科、肛腸科、婦科等不同科室就診,而不同學科對該病的認識可能會存在差異,有的是腫瘤學的觀點,有的是整形的觀點,有的可能是肛管直腸普外科觀點,當成痔瘡切掉了。
同時大部分黏膜型黑色素瘤可能都會表現為出血癥狀,口腔、鼻腔的不明原因出血,肛管直腸會便中帶血,還有婦科一些接觸性出血,較難與各部位其他疾病相鑒別。因此,一項納入200多例不同部位的黏膜型黑色素瘤的研究發現,各部位的預后都比較差。
如何早期識別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通常可以早期發現并治療。一般來說,黑色素瘤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紫外線的輻射導致灼傷或曬黑引起的DNA損傷觸發的黑色素細胞的突變,從而導致細胞不受控制生長,但也有不受紫外線照射型的黑色素瘤,比如肢端黑色素瘤與黏膜黑色素瘤。
除此之外,在現有的痣中也會出現或表現為新的病變,比如長在足部等的肢端黑色素瘤,由于可能生長位置經常會摩擦到,也可能有病變的情況發生。從已經在皮膚上的痣開始,黑色素瘤傾向于皮膚表面生長一段時間,然后深入滲透。
那么,怎么區分黑色素瘤和黑痣?專家表示,可以從形狀、顏色、有無潰爛、直徑大小等觀察,以區別于普通色斑與黑痣。
1、不對稱
通常色斑、黑痣,形狀無論是圓形,還是橢圓形,都是對稱出現的,而黑色素瘤,這種色素的堆積,是不對稱的。
2、看邊沿
正常的色斑、黑痣邊緣比較光滑,但黑色素瘤邊緣處比較毛躁。
3、顏色的改變
正常的顏色比較單一,黑色素瘤可能會出現其他顏色,混合的顏色。
4、直徑、不超過6毫米
當直徑超過6毫米的色素痣,一定要當心,及時去醫院就診。
目前,針對黑色素瘤的診斷檢測技術日趨成熟。皮膚鏡檢查,可以根據痣的色素分布及形態診斷痣惡性程度;全身攝影及短期監測,標記全身痣的形態并記錄、分析這些色素痣的動態變化,預測、診斷痣的惡性程度;反射共聚焦顯微鏡則可以揭示細胞層面內的皮膚變化,從而診斷黑素細胞病變;組織病理學分析是根據黑素細胞形態、增殖等特征確診黑色素瘤惡性程度。
預防黑色素瘤注意五點
1、防曬
預防惡性黑色素瘤首先是要防曬。在夏天要戴帽子,戴墨鏡,撐傘,要擦防曬霜。出門的時候盡量走在樹蔭下或建筑的陰影下。外出旅游的時候,要事先做好功課,帶好防曬霜和防曬工具。
2、預防性切除黑痣
其次是容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要特別小心,例如足底是人體受力的地方,還有褲腰、領口、戴胸罩的部位等等,長期摩擦會導致惡變,有條件的話建議預防性切除。
3、遠離刺激性化妝品
有些黑色素瘤的發病是由于外界刺激導致的。所以在化妝品的選擇上一定不要使用刺激性強的化妝品。有些美白產品都含有大量的激素去漂白皮膚,這會導致皮膚出現黑色素沉淀,影響正常代謝,從而引起黑色素瘤。
4、忌煙酒
酒精和尼古丁、焦油等與某些癌癥的發病率有關。美國波士頓藥物監督部門調查表明,酒精與乳腺癌、結腸癌、甲狀腺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有關。有人報道,女性飲酒會使乳腺癌增加20%到60%,甲狀腺瘤增加20%到70%。
5、補充抗癌營養
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低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過于辛辣食物。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還可適當使用天然抗癌營養物質,如藥用真菌白樺茸。據科普書籍《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大量實驗研究表明,白樺茸對多種腫瘤細胞包括黑色素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可以有效的防止癌細胞復發、轉移,從而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醫師報、澎湃新聞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