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糖人”血糖嚴重超標
據967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黃丹青介紹,這名小患者入院前一天嘔吐三次,不發熱,腹痛,躁動,四肢無力,面色紅潤,呼吸深沉,各項血離子基本正常,但二氧化碳結合力僅5.1mmom/L,考慮為重度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的血糖值達到47.4mmol/L,血酮體(+),遂確診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應該在3.9-6.1mmol/L之間,這名兒童的血糖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值,比上限高出7倍多。綜合判斷,這名小患者患I型糖尿病的概率比較高。“由于孩子年齡小,癥狀不明顯,家長又沒有注意孩子的飲食,所以導致了這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據介紹,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屬于兒童重癥中的重癥,會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衰竭,當時孩子的情況十分危急,再耽誤幾個小時就會有生命危險。在醫生的建議下,這名小患者迅速轉入大連市兒童醫院ICU病房,經過3天的搶救才轉危為安,病情平穩后在967醫院進行后續的治療。
據統計,國內某兒童醫院內分泌科近期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者比往年同期患兒增加10%左右,其中年齡最大的15歲半,最小年齡僅 1歲。由于發病隱匿,Ⅱ型糖尿病往往很難早期察覺,只能做血糖篩查才能確診;而Ⅰ型糖尿病發病很急,將近1/3的患兒等到出現了酮癥酸中毒昏迷才第一次到醫院就診,兒童糖尿病“日益流行”。
兒童糖尿病是如何誕生的?
1、一胖毀所有
肥胖是中國糖尿病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這是由于肥胖會導致代謝紊亂,包括糖耐量低減、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引發糖尿病。腹部脂肪堆積過多比單純體重超標的危險性更大,也就是說,腹型肥胖者更易發糖尿病。
2、吃得太精細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精制谷物、加工肉類、紅肉攝入較多是中國人主要的飲食危險因素。精白米面等精制食物會造成血糖急升,增加胰島素抵抗,降低胰島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長此以往導致糖代謝系統紊亂,誘發糖尿病。
3、久坐不運動
研究發現,中國人的體力活動水平正急劇下降,1991年到2011年間,國人平均身體活動時間下降近50%,預計到2030年,僅體力活動不足這一項就會導致4240萬中國人患糖尿病。缺乏運動減慢脂肪分解,降低胰島素受體數目,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島素抵抗。與不良飲食一樣,長期不運動也是糖尿病防治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之一。
專家表示,多因素可導致兒童糖尿病,例如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減少。疫情期間,孩子居家時間增多,飲食及作息不規律,戶外活動明顯減少,有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的可能。此外,如果雙親中有患有糖尿病的,那么糖尿病父母的孩子患病的幾率要比其他正常父母生下的小孩大很多。
兒童糖尿病的7個早期信號
1、多尿、小便頻,有些大孩子,表現為已很多年不尿床,現在尿床又反復出現。
2、經常口渴,有時夜間也要起來喝水。
3、傷口較難愈合,特別是傷口反復感染、滲出、久不愈合。
4、食量大增,饑餓感增強,以前不吃的東西也拿來充饑。
5、皮膚和陰部瘙癢或反復的泌尿系統感染,往往表現為腹痛和嘔吐,因進食不足和反復嘔吐使血糖水平暫時下降,或因腎糖閾異常,而出現尿糖陰性的表現,容易導致漏診。
6、體重驟降,有些孩子一直在控制飲食,但效果并不理想,突然出現體重下降。
7、容易疲倦,喜歡在家里拒絕外出,喜歡選擇室內娛樂活動,喜歡蹲著、坐著,并經常喜歡躺著看電視。
專家表示,兒童糖尿病的癥狀是不典型的,出現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精神狀態差、皮膚潰爛后不容易痊愈、外陰瘙癢等癥狀,家長就應考慮孩子是否患上糖尿病了。
專家建議,家長應從小給孩子培養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切忌以飲料代替飲水,多飲水,少喝飲料,鼓勵孩子多做戶外運動。一旦得了糖尿病,家長及患兒要注意預防感染,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胰島素。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半島晨報、齊魯晚報、9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